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,起源于古希腊,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,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。本文将从古典经济学、新古典经济学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及现代经济学等几个阶段,探讨西方经济学史的发展脉络。
一、古典经济学阶段

古典经济学阶段主要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经济学理论。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有亚当·斯密、大卫·李嘉图、托马斯·马尔萨斯等。他们提出了劳动价值论、分工理论、市场自由竞争等观点。
1. 亚当·斯密:被誉为“经济学之父”,其著作《国富论》阐述了劳动分工、市场自由竞争和资本积累等理论,为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2. 大卫·李嘉图: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理论,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,强调各国应根据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。
3. 托马斯·马尔萨斯:关注人口增长与资源供给的关系,提出了人口增长理论,对经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二、新古典经济学阶段
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主要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经济学理论。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有马歇尔、瓦尔拉斯等。新古典经济学强调边际效用、边际成本等概念,形成了供求均衡理论。
1. 阿尔弗雷德·马歇尔:其著作《经济学原理》总结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,提出了供求均衡理论。
2. 瓦尔拉斯:创立了一般均衡理论,认为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,商品和要素价格会趋向均衡。
三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阶段
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阶段主要指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经济学理论。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约翰·梅纳德·凯恩斯。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,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观点。
1. 约翰·梅纳德·凯恩斯:其著作《就业、利息和货币通论》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,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。
2. 艾尔文·费雪:提出了费雪方程式,将货币供应、货币需求、利率和价格水平联系起来。
四、现代经济学阶段
现代经济学阶段主要指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经济学理论。这一阶段的经济学流派众多,如理性预期学派、新古典综合学派、制度经济学派等。
1. 理性预期学派:以米尔顿·弗里德曼为代表,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,主张政府减少干预。
2. 新古典综合学派: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货币主义相结合,认为政府应适当干预经济。
3. 制度经济学派:关注制度对经济的影响,强调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。
西方经济学史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的演变,各阶段经济学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贡献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西方经济学将继续发展,为人类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