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。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我国政府提出了“834”战略,即“八有、三提升、四提高”。本文将从“834”经济学的角度出发,分析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实践,以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。
一、834经济学概述

1. 八有:即农业产业发展要有优质、高效、生态、安全、绿色、创新、协调、可持续。
2. 三提升: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、提升农业质量效益、提升农业竞争力。
3. 四提高:即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、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、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、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。
二、834经济学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应用
1. 优质、高效、生态、安全、绿色、创新、协调、可持续:这些要素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。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,提高农产品质量,推动农业绿色发展,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2.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:通过科技创新、人才培养、政策扶持等措施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。
3.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:优化农业产业结构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增加农民收入,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4. 提升农业竞争力:加强农业品牌建设,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,推动农业“走出去”。
5.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: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,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,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。
6. 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: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,推广绿色生产技术,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。
7.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:发展农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。
8. 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: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,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。
三、834经济学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实践
1.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:通过发展特色农业、绿色农业、休闲农业等,优化农业产业结构,提高农产品质量。
2. 农业科技创新: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,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,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。
3. 农业绿色发展: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,推广绿色生产技术,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。
4. 农业品牌建设:加强农业品牌建设,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,推动农业“走出去”。
5. 农业保险政策:完善农业保险政策,降低农业生产风险,保障农民收入。
6. 农业人才培养:加强农业人才培养,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,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
834经济学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。通过创新实践,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我们要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,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