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货交易所在我国金融市场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,我国期货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。目前,我国期货交易所已经形成了多元化、多层次的市场格局。本文将对中国期货交易所的发展现状、功能与作用进行梳理,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。
一、中国期货交易所的发展现状

1. 交易所数量不断增加
自1990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以来,我国期货交易所数量逐年增加。截至2021年底,我国共有8家期货交易所,分别是郑州商品交易所、大连商品交易所、上海期货交易所、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、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、广州期货交易所、郑州商品交易所(香港)和上海期货交易所(香港)。
2. 交易品种日益丰富
随着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,我国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品种日益丰富。目前,我国期货市场涵盖了农产品、能源、金属、化工、金融等多个领域,包括玉米、大豆、豆粕、螺纹钢、原油、铜、铝、橡胶、PTA、LPG、国债期货、股指期货等。
3. 交易规模不断扩大
近年来,我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逐年攀升。据统计,2020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额达到275.8万亿元,同比增长18.4%。其中,农产品期货成交额为102.3万亿元,非农产品期货成交额为173.5万亿元。
二、中国期货交易所的功能与作用
1. 价格发现
期货交易所是价格发现的重要场所。通过期货市场的交易,可以反映市场供求关系,为现货市场提供价格参考。期货价格具有前瞻性,有助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。
2. 风险管理
期货交易所为投资者提供了规避风险的有效工具。通过期货合约的买卖,企业可以锁定原材料成本或产品销售价格,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。
3. 促进实体经济
期货市场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。期货市场为生产企业提供了原材料价格风险规避手段,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;期货市场为贸易企业提供了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工具,提高了贸易效率;期货市场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投资渠道,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。
4. 国际化发展
我国期货交易所积极拓展国际市场,提高国际影响力。例如,上海期货交易所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(CME)签署了合作协议,实现了双向挂牌交易;郑州商品交易所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(CME Group)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,共同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国际化。
中国期货交易所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推动金融市场稳健发展、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未来,我国期货交易所将继续深化改革,扩大对外开放,为我国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








